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围绕“五项融合”激发高原农牧区发展新活力

   2023-02-08 新浪网3290
导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总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积极探索金融助农发展路径,将乡村规划、政策工具、重点产业、金融科技、信用环境与金融服务有机融合,激发农牧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助力青海农牧区振兴发展。

机制建设与乡村规划相融合,确保惠农资金精准滴灌。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结合青海省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先后制定《青海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项制度,对农牧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农牧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给予精准支持。目前,青海省已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五专三联动”工作机制,通过“专项再贷款、专门机构、专项考核、专业指导、专项信贷”等制度建设,持续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力度。截至2022年10月末,青海省涉农贷款余额1989.8亿元,增速较各项贷款高1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同比增长15.9%和16.9%。15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299.5亿元,同比增长23.5%。


央行工具与地方政策相融合,降低涉农融资成本。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强化与地方政策的配套衔接,实现金融政策、财政政策、担保机制的协同发力。一是综合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着重降低涉农领域融资成本。1至10月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150.9亿元,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年化利率控制在5.5%以下;二是加强与省财政厅的协调配合,对农牧区脱贫户、边缘户5万元以内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农牧业贷款给予1年期LPR的50%利息补贴,今年以来对农牧户、农牧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1.5亿元;三是充分发挥农担公司担保作用,推动金融机构通过农业担保发放涉农贷款,融资担保费率降至年化1%,对农担担保贷款给予1年期LPR的50%利息补贴,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为全省9853户农牧户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25亿元,预计节约融资成本4500万元。


金融服务与产业导向相融合,增强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支持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一是指导金融机构研发乡村振兴“骆驼贷”“拉面贷”等信贷产品,支持绿色有机农畜产业规模化发展。青海海东市为青海籍2.8万家拉面经营主体累计发放“拉面贷”近40亿元,支持17万人就业创业。二是支持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充分发挥光伏、水电、风电等能源产业边际效用,深耕绿色发展,助力农牧区打造“光伏羊”等特色农畜产品品牌。三是开展“甘霖工程”融资扫街专项行动,为青海重点区域受疫情影响的文旅、小微企业送政策、送资金,保障重点地区旅游企业存续发展。截至三季度末,青海省“四地”建设贷款余额2000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青海海北州、青南地区发放创新类涉农贷款73.7亿元,惠及9.4万余户养殖主体。全省绿色信贷贷款余额1714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清洁能源贷款余额1124亿元,同比增长15.2%,直接带动周边近3万余农牧民持续致富。


平台科技与普惠金融相融合,满足农牧区多元金融需求。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在推进青海农牧区惠农服务点提档升级的同时,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为高海拔农牧区提供多元化、全覆盖的金融服务。一是借力移动技术,升级村级惠农服务点,实现“点”“站”“中心”“驿站”多层级惠农服务,打造集取款、非现金结算、金融消费维权【进入黑猫投诉】、金融知识宣传、社保缴费、农村电商服务、移动支付等多功能的家门口“银行”。截至10月末,青海省累计设立惠农金融服务点8026个,其中青海高海拔地区累计设立惠农金融服务点603个,“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惠农金融服务点85个,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创新搭建“青信融”省级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e+”涉农线上贷款产品,实现全省涉农服务资源线上集聚,大幅提高偏远农牧区小微企业和农户获贷便利度。截至10月末,“青信融”平台注册用户3.7万户,上线金融产品399个,撮合融资77亿元。三是个性化金融平台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青海农信社打造“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已成立23个“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为3670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资源、 资产、资金”的现代化管理服务;农行青海省分行推出“乡村智慧游”平台,将农家乐信息、游玩攻略、特色美食、优惠活动等与金融服务模块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吃、住、游、购、娱“一站式”服务,目前平台已累计上线农家乐、民宿等2474家,向164户农家乐发放贷款6613万元,带动先行试点7个县、111个乡镇实现旅游收入7000万元。


信用创建与乡村治理相融合,助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一是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创新开展“三联评、三联动”等信用创评方法,健全包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内的7类主体信用信息档案,建立科学有效评价体系,精准识别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状况。二是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评级授信模式,丰富完善评价指标,将环境卫生、邻里评价、不良嗜好等纳入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信用重建,引导失信农户重塑信用,为乡村治理提供有效抓手。玉树州信用培育覆盖率从9年前的4%增长至68.2%,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连续9年不良率保持在1%以内。三是建立包村信用评价机制,将村、户、企业信用主体“打包”评价,开展一村和多村信用共同体创评工作,以信用联动驱动乡村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10月末,全省累计创评293个信用乡(镇)、3187个信用村、61.7万户信用户、4022家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64户脱贫户信用得到重建,青海省信用户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覆盖近30%的信用户,信用贷款余额达268亿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xxjttcsc.com/news/show.php?itemid=86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资讯头条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909938296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